7月26日-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盛大開幕。本屆大會由開幕式、主論壇、專精特新展覽、平行論壇以及對接、考察活動等部分組成。
26日下午,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杭州市人民政府等單位承辦的中小企業人才創新發展暨卓越工程師平行論壇圓滿召開。
論壇邀請來自相關部門、專家學者、高校、中小企業服務機構、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以及重點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多位代表,圍繞“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助力專精特新發展”這一主題,深入探討了中小企業創新人才培養工作的方法、經驗和研究,現場分享并聽取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工作方面的相關思考和建議。
中小企業是推動創新、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其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中小企業群體的領頭羊,為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提供支撐,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引才育才留才難題,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做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培養工作,對助力中小企業人才結構優化,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馬延文受邀出席本次論壇,并在會后分享了學校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實踐和優秀經驗。
今年上半年,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江蘇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分會、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通富超威半導體有限公司、蘇州華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申報的“先進半導體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項目通過遴選后正式啟動。這是學校緊緊圍繞產業創新集群發展,持續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拓展產教融合廣度、提升協同創新高度,打通技術技能人才協同培養,服務區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成功探索。
采訪中,馬延文院長對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人才工作成果進行了深入總結和高度概括:
一、緊扣“專精特新”發展定位,融合人才培養
學校圍繞蘇州重點制造業和主導產業的發展實際,緊跟地方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及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趨勢,適時調整專業和學科設置,打造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能力提升“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推進項目式、混合式、情景式教學方法改革,注重采用雙元場所、雙元師資開展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育人實踐,讓學生在工學結合的實踐中培養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在掌握“專精特新”生產技能和操作流程的同時,認同“專精特新”企業文化。
目前,學校已立項建設國家高水平專業群1個,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和全國示范專業2個,省高校品牌專業、特色專業、高水平骨干專業7個,省重點專業群3個。五年來,學生獲國家、省級各類技能競賽獎項近400項,包括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9項、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40余項,全省畢業設計評優一等獎9項。學校連續獲評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國家教學資源庫、國家課程建設、教育部現代學徒制等多個項目通過立項。
二、錨定“專精特新”企業需求,融合校企共育
學校依托理事會、企業學院等平臺,集聚政、行、校、企資源,積極構建產教供需對接機制,實現專業訂單培養全覆蓋、班級企業冠名全覆蓋,推進蘇州智能制造職業教育集團建設,牽頭共建蘇州智能制造產教融合聯合體,牽頭研制了《雙元制職業教育 企業學院建立與運行規范》蘇州市標準并正式發布實施,同時聯合企業舉辦首個高創(南非)學徒班、承擔印尼工業化職業培訓等海外合作項目,積極為“專精特新”企業的技術革新、技術改進和項目拓展搭建平臺,助力賦能。
“機器學習和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獲批教育部“未來技術技能與人文交流人才國際訓練基地”,“中德先進職業教育SGAVE項目”入選教育部首批培育建設名單。近五年,1200余名學生獲得專業國際職業資格證書,每年有66%的畢業生選擇留在蘇州大市范圍內就業,用人單位滿意率保持在90%以上。
三、是聚焦“專精特新”科研瓶頸,融合項目團隊
依托學校的產教協同創新中心、眾創空間等科創服務平臺,聚焦企業實際面臨的生產性和技術性需求,建設培育協同創新技術服務團隊,提升產學研和技術服務能力,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紓困。
目前,學校培育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2個,學校14名博士入選省科技副總,19名企業教師獲評省產業教授。
學校的機器學習與大數據科研團隊攜手蘇州協同創新智能制造裝備有限公司合作研發的智能制造標識應用及平臺,獲授權專利10項,成功接入江蘇吳中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節點1535家,目前已經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智能制造標識平臺之一。該團隊多年來累計為數十家江蘇企業開展“智改數轉”咨詢診斷服務,解決企業難題30多項,為企業帶來數千萬收益。
學校的智能加工與精密檢測科技創新團隊聯合蘇州軸承廠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了推力軸承包裝機、研發滾針軸承裝配機等制造裝備,并針對“軸承支撐架螺栓斷裂失效”的“痛點”,開展斷裂位置及斷口形貌宏觀分析等工作,為軸承支撐架螺栓選材及工藝改進提供重要依據。
下一步,我校將進一步把握“先進半導體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建設機遇,積極探索“專、精、特、新、高”育人路徑,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走出一條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于一體的“產業學院”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打造“蘇州特色”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進一步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https://caijing.chinadaily.com.cn/a/202308/09/WS64d31fcca3109d7585e48855.html
(中國日報中文網 2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