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在蘇高校共青團交流,探索共青團工作融入“大思政”體系的創新路徑,促進青年學子與城市發展雙向賦能,2025年5月9日下午,由蘇州團市委主辦的“圓桌π·蘇州聽你說”(在蘇高校專場)暨蘇州市高校共青團工作主題沙龍在我校舉行。蘇州團市委學少部副部長戴文、在蘇7所高校團委負責人參加活動。
實地觀摩:感受智能制造與工匠精神
活動伊始,與會人員參觀了我校天工樓內的智能制造匠心園、GF智能制造創新實踐基地等特色教學基地。學校教務處龔蓓琪、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袁芳、劉峰、戴婧雯等幾位老師帶領參觀人員,近距離了解學校在產教融合、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成果。參觀中,各高校團委負責人對智能化實訓設備和“工匠精神”育人模式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為共青團實踐育人提供了新思路。
案例分享:共探共青團與“大思政”協同育人新實踐
在主題沙龍環節,四所高校團委負責人圍繞“共青團工作納入‘大思政’工作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作案例分享。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陸庭提出探索構建“藝術賦能思政、思政引領藝術”的協同育人模式;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蘇雷介紹了打造教室主課堂、校園全課堂、宿舍微課堂、社會大課堂的“四個課堂”育人品牌;我校曹慧秋分享了實施理想信念教育推進行動、校園文化提能增效行動、“小我融入大我”社會實踐育人行動,主動融入學校“大思政”格局;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劉亞男則探討了通過“兩堅守、三聚力、五強化”多領域齊頭并進,多維度推動協同育人。案例緊扣青年特點,展現了蘇州高校共青團工作的多樣性與創新性。
圓桌對話:聚焦青年“學、活、業、留”蘇州
在“圓桌π·蘇州聽你說”環節,與會者結合“換位跑一次”調研成果,圍繞大學生“學在蘇州、生活在蘇州、就業在蘇州、留在蘇州”展開熱議。各高校團委書記從學生需求出發,提出優化實習就業對接、加強校地文化互動、完善青年安居政策等建議。團市委學少部副部長戴文表示,將梳理意見形成服務清單,聯動多方資源助力青年與蘇州“雙向奔赴”。
本次活動以實地調研、案例互鑒、對話建言的形式,為在蘇高校共青團工作提供了交流平臺,也為蘇州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貢獻了青春智慧。下一步,蘇州團市委將持續深化“圓桌π”品牌,推動高校共青團與地方發展同頻共振,助力青年學子在蘇州書寫精彩人生。
校團委供稿